以法治济南建设实效践行法治为民初心

无敌椰子 法律热点 2024-10-22 30 0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东良 梁平妮   法治日报通讯员 杨婷婷   在全国公共安全满意度测评中,山东省济南市连续五年位列前十,获评“全国最安全城市”;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四连冠;全国首推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年均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6000余场次,入选“全国首批法治城市创建先进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全国第九……集众多美誉于一身,彰显了法治护航济南强省会建设行稳致远的独特魅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法治建设的支撑与护航。近年来,济南持续推进法治济南建设的能力和水平,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守法全链条发力,努力营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社会治理,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强省会建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我们将全面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稳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法治济南建设实效践行法治为民初心,让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折不扣落到政法工作各方面。”济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吕涛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以法治济南建设实效践行法治为民初心

  集法治之力保障强省会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济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全力提升城市法治软实力,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多方面协同发力,全面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济南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依法优化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宜居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机制,重点清理违反市场原则、妨碍生产要素流动、影响企业活力的规范性文件。先后组织多轮涉及行政处罚、歧视性和不公平市场待遇政策措施、招标投标制度规则、外商投资等专项清理工作,确保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时俱进、合法有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依法行政,实施政府部门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政府部门以及在市委部门挂牌的行政机构权责事项和责任边界,从源头上为行政权力划界限立规矩。深入实施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即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清单),推进包容审慎精准监管,给权力做“减法”,给民心做“加法”,给营商环境做“乘法”。   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近年来,济南政法机关立足职能,聚焦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细化优化务实举措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济南公安深化金盾“护企”,连续两年开展涉企案件“攻坚行动”,330起涉企案件全部破案,挽回经济损失5.9亿余元;深入推进“互联网+民生警务”,升级打造“e警通”微警务服务平台和40家“无人智慧警局”,实现15类170项高频公安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济南检察机关能动履职,落实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三合一”检察监督机制,有效保护科技创新“源头活水”,今年以来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4件35人。   济南法院推进知识产权审判改革,对涉及新市场领域、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产业等案件,立足保护核心技术开展裁判,力争形成典型精品案例;提升破产审判质效,升级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落实12条便民利民措施,推动诉讼服务更加多样、立案流程更加高效。   济南司法行政系统围绕助企纾困、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惠企业、保民生、促发展”十二条措施,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减免法律服务费用,为1000家企业免费“法治体检”;成立民营企业法治护航团,推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打出惠企利民“组合拳”;推动建设山东(济南)中央法务区,打造立足山东、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服务黄河流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法治高地。   推动社会治理纳入法治轨道   2020年初,济南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将市域社会治理的重大项目、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纳入强省会建设重要内容,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坚持资源整合、力量聚合,实现了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处理,有效提高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治理“大联动”工作格局。围绕社会治理特色、治理方向、治理重点,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一批有代表性、支撑作用明显的样板项目,先后培育“全科网格”“网格学院”“智慧安防小区”等治理典型,实现了“区县有品牌、部门有亮点、街镇有特色”,形成了一批具有泉城特色的治理品牌。   实践中,济南深入开展“十大攻坚”“万警进万企”等行动,开展法治区县、法治街镇等创建工作,推进“法治六进”,培养一批“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全面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组建新型办案团队971个,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制定40余项试点工作配套制度,建立民商事速裁团队53个,积极探索扩大小额程序、简易程序、独任制适用范围,探索实行“零接触”“线上办”审判模式,提升服务市域社会治理效能。   9月16日,济南市“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揭牌成立,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在济南成为现实。   近年来,济南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完善新时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并将其纳入法治济南、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之中,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市区县镇街村居全覆盖。通过网格、热线、网络、信访等渠道排查归集各类矛盾纠纷8万余件,并进行分析研判归类处置。   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可感可触   今年,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发布了法律援助便民电子地图,群众通过手机关注“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微信公众号,点击功能菜单“电子地图”,即可查询发布的86个法律援助机构和工作站点,根据用户定位可快速查看身边的法律援助机构,并提供“一键导航”和“一键拨号”功能,进一步加快了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速度。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法治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主动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全时空、全业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让公共法律服务落到群众最需要之处。”济南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德龙说。   在济南,一系列有力举措让群众享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带来的便利,切实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可见可感可触。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领域、个性化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济南市司法行政系统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整合优势法律服务资源,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加快实体、热线、网络、能动“四大平台”融合发展,拓宽法律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济南充分依托法律服务机构场所及专业法律人才队伍等资源,科学谋划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制定公共法律服务事项清单,全力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指导全市公证行业积极开展赋强公证业务,助力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推动公证与司法融合增效,充分发挥公证预防性司法制度优势,探索“诉前调解+赋强公证”的诉源治理新模式,创新推出公证参与送达负责人统一调配制和一案负责制,并对诉前诉中达成的调解协议办理赋强公证,推动公证参与人民法院司法辅助事务深入开展。持续擦亮“温暖法援”品牌,依托“法援在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法律援助便民服务“自助化”、办理流程“标准化”、数据分析“智能化”、工作管理“高效化”,开展“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车”进社区、进广场等活动,打造移动的法律援助平台,把法律援助送到群众家门口。探索实行军民共建式涉军法律服务工作机制,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军民共建创新实验室,依法为现役军人及军属、退役军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服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开通涉军法律服务“绿色通道”,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享受到普惠性公共法律服务。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深入推动“八五”普法规划贯彻实施,完善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深化普法数据及履职报告年度公开工作。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