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文明进步展开新图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解析

无敌椰子 法律资讯 2024-11-19 433 0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创举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启示?当地时间11日至12日,“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期间,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联合课题组撰写的智库报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面向全球发布。报告全面深入解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独特内涵、伟大实践和世界意义。

  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发展、安全、全球治理等诸多领域挑战加剧。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

  植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沃土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

  “四个超越”为人类文明注入新内涵

  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一充满艰巨挑战的创举如何能够实现?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提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秉承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以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共同进步超越霸权主义的发展逻辑,坚持中华文明特殊性与人类文明普遍性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全新形态。

  游客在西安鼓楼附近的商业街区游览(2023年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以人民至上超越资本至上。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西方现代文明发展受资本主宰逻辑,变“资本本位”为“人民本位”。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成立75年来,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人均预期寿命显著增长,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这是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21年7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以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西方现代文明过度追求个体中心、私人利益和不断扩大贫富差距的局限,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脱贫攻坚行动让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谱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壮丽篇章。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成为中国推动各民族共同富裕的创举。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超越物质主义膨胀。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西方现代文明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的局限,追求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现代化。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是物质的满足感和精神的自豪感。

  2023年4月13日,从老挝万象站驶出的D888次“澜沧号”列车行驶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境内的中老铁路橄榄坝特大桥上。新华社记者 单宇琦 摄

  以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共同进步超越霸权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突破西方现代文明长期推行的强权政治和对外扩张,强调不同文明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今年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扩容非洲产品专区,并举办全球南方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中国以实际行动为最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成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为世界共同发展提供了稳定性和建设性因素。

  这是2024年8月20日在南非北开普省拍摄的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无人机照片)。由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是撒哈拉以南非洲首个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也是南非最大可再生能源投资项目之一。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摄

  “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侯衍社认为,这个新形态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不是任何其他文明形态的简单模仿复制或“再版”“翻版”, 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人类之问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引领中国迈向壮阔前景

  近代中国,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上下求索。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智库报告认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让中华文明再次站到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最前沿。

  轮船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停泊作业(无人机照片,2024年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物质富裕。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195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79亿元,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

  政治清明。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不论民族、职业、性别、财产状况等,都可以通过选举成为人大代表。2024年全国两会,近500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一线工人、农民代表占比达到16.69%。

  精神富足。中国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这是2024年10月10日拍摄的黄河宁夏段滨河大道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社会安定。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持社会稳定,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几十年来,中国没有经历全局性剧烈动荡,国家政治局势保持稳定,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社会治安状况快速改善,人民安全得到坚实保障。今天的中国,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正成为一张亮眼的“国家名片”。

  生态宜人。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破坏了、环境恶化了,大家整天生活在雾霾中,吃不到安全的食品,喝不到洁净的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居住不到宜居的环境,那样的现代化不是人民希望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2年至2023年,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8%,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和平发展。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推进国际和平事业作出重要贡献。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宣布同意恢复外交关系。2024年7月,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共同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

  丰富人类文明新图景

  如何实现现代化、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是全球众多国家面临的历史课题。现代化进程起始于18世纪的西方国家,当今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欧美国家和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人由此认为,西方“现代工业社会”是整个非西方世界的模板,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顶峰,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

  然而,时至今日,西方现代化并不能有效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有时反而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处于愈发严重的危机之中。

  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国际会议中心、环岛路一带滨海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出一幅全新的人类文明图景,也向世界表明,各国探索现代化的路径并不唯一,人类文明仍在不断演进,每个国家都要探索基于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这份智库报告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为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作出重大创新性贡献。

  2018年8月7日,在巴西东南部米纳斯吉拉斯州阿科斯市附近,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工程二期第九标段项目中方现场施工管理负责人(左)在施工现场指导巴方员工。新华社记者 李明 摄

  ——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自18世纪现代化进程启动至今,全世界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数不超过10亿。中国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规模将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使世界上迈入现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这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

  一名参展商在第七届进博会国家展坦桑尼亚馆展示绘画作品(2024年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

  时至今日,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在为各自的现代化之路苦苦求索。津巴布韦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唐纳德·鲁沙布瓦指出,中国只用了40多年时间,在没有剥削任何国家的前提下,就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完成了科技和基建等多个领域的全面现代化,这正是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2024年5月25日,X8157次中欧班列从陕西西安国际港站开出。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灞河之滨,汽笛声声。每天,一趟趟满载商品的班列从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驶出,穿越山河,向西前行,抵达欧洲大陆腹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689列,发送货物157.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11%。

  来自欧洲、中亚的商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中国的产品也在海外找到了更多买家。开行十多年来,中欧班列横贯欧亚,织线成网,已经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平台,把中国同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现代化范式,是一种着眼全人类的现代化,为更多国家开辟现代化道路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

  文字记者:张京品 潘莹

  视频记者:陈梦

  海报设计:李梦帆

  统筹:傅琰、韩冰、戚文娟、何雨欣、肖磊涛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