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十九大精神,以市教委、区教育局工作精神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根据上级防疫要求,做好校园防疫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以上海市特色高中挂牌和170年校庆作为学校发展新的起点,提升学校内涵品质凸显学校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特色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确立建设基于科创特色的研究型学校,上海市乃至全国最好的科创特色中学,上海市教育教学质量最好的完中的发展总目标,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特色办学
1.由科研和课程发展中心牵头,教师发展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积极配合,推进科创特色新项目新课程开发和个别老项目升级,深入研究开发和实施跨学科课程,进一步整合特色课程群,创新跨学科特色教师多元培育机制,进一步探索“汇学”科创特色育人模式,深化科技创新教育,进一步提炼“中学为主导”的特色办学经验,形成长效机制。出台《徐汇中学科创特色课程三年行动方案》。
2.积极营造校园科创氛围,为学生搭建科创舞台,创造展示锻炼机会。承办市、区级大型科技竞赛;举办校园科技节、创新教育大会、汇学杯、艺术节,进行特色节日活动方案设计和奖项评比。
二、加强队伍建设
1.继续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加快干部队伍建设步伐。由校长室牵头加强中层和两长培训,建设后备干部队伍。
2.完善见习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高端教师三级培养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3.结合课程、德育等举行专业发展论坛,加强班主任队伍、特色课程教师队伍、跨学科创新教育教师队伍、科研员队伍、生涯教育队伍建设。
4.会同党总支和各民主党派,加强党团员和党派队伍建设。
三、推进“汇学”文化建设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维护丰实校史博物馆、汇学文化墙,加强汇学文化用品研发制作。利用校园网汇学公众号、汇学抖音号,加强学校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展示工作。
2.结合工会工作,制定《徐汇中学文化发展(凝聚力工程)三年行动方案》。
3.文化发展中心和校友会联手,结合校友返校日,举办汇学文化节。
四、课程建设
1.由教师发展中心牵头,加强基础课程和基础实验室建设。
2.由科研和课程发展中心牵头,继续进行高端课程实验室、拓展课+研究型课程建设。
3.由学生发展中心牵头,加强德育课程、家庭教育指导、生涯规划课程、社团活动等课程建设。
4.由课程发展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汇学课程节。
五、开展特色德育教育(学生发展中心)
1.推进落实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汇学核心人品系列教育。
2.加强自主管理、生涯教育、家庭教育、心理教育。
3.设计构思研学旅行,举办汇学感恩节。
六、开展特色教学工作(教师发展中心)
1.加强教学视导工作,推进生本学堂“百题百课”工程建设。
2.加强深度教研、命题研修和品牌学科建设。
3.举办汇学教学节。
七、推进特色科研(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
1.推进学校和师生现有各级立项课题的正常研究,学校和师生新课题的立项申报。
2.学校教师专著的出版,《汇学》杂志的编辑
3.进行两年一届的校级论文评选。
4.举办汇学学术节。
八、加强后勤、两处特色服务建设
1.加强食堂、保洁、保安、水电、绿化、外勤等后勤外包的管理。
2.图书管理员、实验员、教务员、档案员、保管员等教辅人员的管理。
3.全能型服务人员培养实践研究。
九、引领示范
1.加强学区化和新优质集群建设。
2.城乡结对互助项目和科技下乡工作站建设。
3建立科技创新实践站。
附各部门工作计划:
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以制度为抓手,努力做好后勤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后勤人员管理能力;注重细节,力争在后勤保障方面为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学校170周年校庆争光添彩。
一、校办
1、及时关注政务网,传达上级通知,协调统筹各部门做好学校工作。
2、做好校车发车、会议室使用统筹调配工作。
3、做好校外长租用车登记、月结明细化工作。
4、协调统筹学校各项大型活动。
5、完成2020年度徐汇区“办学绩效评估”工作。
6、完成三期《汇学报》。
7、做好校园新闻网、公众号、抖音号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后勤
修缮:总校1、崇思楼百叶窗修缮及部分墙面修缮、粉刷。2、更新校园监控,做到全覆盖。3、重德楼110教室改造成云录播教室。4、水泵房及体育办公室卫生间改造。5、砺行楼、重德楼墙面脱落修缮。6、重德楼办公室渗漏修缮。7、更换电子围栏。8、校园铁栅栏和大门修缮及油漆。9、文化长廊改造。10、建造院士文化廊。11、更换全校广播设备系统。12、增加崇思楼电闸监控电弧。11、南校办公室调整改造及物资搬迁。12、北校修建塑胶操场及车棚地面整修。
暑期完成开学准备工作:防疫物资准备:采购各种防疫物资(口罩、洗手液、消毒液、额温枪等),确保正常开学。27号局领导来学校检查,开学准备工作得到充分肯定。(1)清洗水箱及检测;(2)更换直饮水滤芯及直饮水检测;(3)各幢楼施工结束后的大保洁;(4)分各年级书本;(5)根据学生实际人数,调整各年级课桌椅数量;(6)抽各幢楼化粪池;(7)绿化修剪及更换; (8)教室门窗等设备维修。
(一)队伍建设
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教育和风险意识教育。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发现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制度管理,按流程办事,注意细节,严格把控好每一个环节。
(二)卫生管理
疫情非常时期,继续加大卫生保洁和消毒力度。充分做好防疫消毒预案,外来对校园所有区域卫生消毒做到无死角。(1)对教学楼内的厕所做到“一课一消”,对门把手、台面、水龙头等需要使用消毒药水喷洒在抹布上后,进行逐一擦拭;(2)每天对所有教室进行消毒。(3)对电梯、走道等公共区域每天不少于三次消毒。(4)继续做好垃圾二次分类工作,垃圾及时清运,并对垃圾桶实施清洗、消毒。
(三)食堂管理
(1)疫情期间,继续加大对食堂员工卫生要求。所有食堂员工佩戴标准化餐饮口罩,做到二次更衣,每日两次测温。严格把控所有餐具消毒时间,菜品洗、切、炒所有环节责任到人,标准上墙。用餐区域定人随时消毒。(2)严格把控用餐质量,专人审核菜单,每天抽查食材质量及所用辅料。(3)继续落实行政配餐制,请家委会成员监督学生食堂用餐情况,及时召开食堂用餐反馈会。
(四)资产、财务管理
继续完善资产盘查工作,努力做到一室一账,账实相符。每周坚持仓库易耗品资产盘点,及时发现问题。按流程做好下半年资产报废工作。严把采购关,货比三家,不违规采购。
九月份做好开学收费工作,十月份启动明年二上预算工作的准备,十一月份完成。认真仔细审核所有资产采购合同,按流程支付每一笔金额。
(五)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活动的后勤准备工作。
2020学年第一学期人事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1、 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继续以区教育局人事科精神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2、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事工作,探索规律,开拓创新,增强工作责任感,强化服务意识。
二、工作目标
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自我培训的实效性,从而将本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在原有水平上完成得更为规范、高效。
三、主要工作:
1、新学年工作津贴测算和核对。我们以一人一表形式,对每位教师新学年工作津贴的明细进行详细解读,如没有工作岗位的变动,以后一年中工作津贴将保持不变。我们将在30日下发明细,如有问题请于9月2日之前反馈给人事。
2、师资队伍信息统计。2020年9月,教职工队伍进一步扩大,在编教职工285人,平均年龄39.7岁,队伍年轻充满活力。其中高中教师87人,初中教师163人,职员36人。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0人,一级教师133人,中高级比例为75%,队伍的整体水平较高。今年新引进的25名教师中,应届大学生14人,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8人,二级教师1人,新鲜血液的输入,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项统计工作的基础上,9月我们将迎来国家教育部的基础教育统计报表工作及徐汇区教育局的编制统计工作。
3、进一步落实全员教师的培训。首先,今年暑假学校申报了两门校级培训课程, 9月初,我们要对两门课程进行结业工作,需每位教师或教研组提供培训的相关资料。其次,本学年已经进入十三五培训的结尾阶段,督促每位教师查缺补漏,尤其是外校转入教师。
4、教师资格证第二轮注册。本年度我们将有大批教师面临教师资格证的第二轮注册,教师资格证注册的前提条件是:5年内的年度考核及十三五培训合格。我们在前期信息统计的基础上,完成进一步的网上申请、现场材料提交,确保每位教师顺利完成教师资格证的注册。
5、开启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工作。上学年我们共引进了26名教师,本学年根据学校发展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引进人才。我们采用自下而上的需求统计,制定招聘计划;采用初试、复试的校内考核机制,帅选出符合学校标准的教师;参加市区入编考试,通过专家的考核;最后,完成学校聘用等一系列流程。在整个招聘过程中,各部门各施其职,全力配合,顺利完成招聘工作。此项工作时间跨度一学年。
6、职称评审工作。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市重点的高级比例不超过教师总数的40%,我们的高级的比例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利用高研班的学习平台,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为职称晋升做好准备。
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考改革方案和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结合学校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总目标,牢牢抓住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本,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特色的内涵发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重点工作(一)开展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和教学研究
正确理解素养导向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积极参与区域《学科教学指南》和学校《教学手册》的编制工作,多走出去,多把专家请进来,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理解新课程、用好新教材。组织以《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编写、课堂教学交流等,实践“双新”。循序渐进地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的主题教研活动,例如: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教学设计、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研究等教学教研活动。以见习教师基地为载体对职初期教师进行培训,以汇学高端教师研修班为载体,发挥高端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学校市级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信息化测评系统建设和实践研究》为载体,开展基于新课标的校本评价研究,加强教研组建设。根据新方案的学分要求,分类处理、创新设计,不断优化选科走班。
(二)信息化环境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教学实践
根据区里的攻坚项目总要求,本学年将重点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实践研究。上半年的疫情期间,各学科积累了一定的在线教学经验,初高中新生也都已进行了试用。后疫情时代的重心工作是如何融合线上线下教学,为教师高效授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补充方案、可选渠道。在暑期各学科信息化环境下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基础上,本学期教研组还将从学习活动设计实施、学习支持方式构建、学习评价方式探索、学习资源环境开发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尝试进行自适应学堂实践研究。
本学期教学月将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
在上学期云端授课、网络教研的基础上,结合新中、高考跨学科案例分析的新形势,各教研组以“融合作业(活动)的设计”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或联合教研活动。以“作业与评价”为载体,围绕如何进行线上线下融合、跨学科融合等方式,进行融合作业或融合活动的设计,并建立相应合理的评价与反馈。
为新引进优秀教师搭建平台,展示教学风格,进行为期两周的新进教师教研组内公开教学活动。同时遴选优秀教师,向全校教工展示课堂教学。
(三)分层培养教师
1、依托“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不断提升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各项专业培训及教育教学比武,同时做好新进教师和三年内新教师的带教工作,为见习教师参加第二学期新苗奖比赛打下良好基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遴选骨干教师为导师,围绕提高见习教师的教案撰写能力、命题能力、课堂教学实效、班级管理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等开展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研讨课等活动,使见习教师迅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在带教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发展。
3、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加强校内骨干教师培养与管理,让骨干教师和高端教师在新中考改革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起到引领作用。
三、常规教学工作
(一)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提升教研组及备课组建设
以高中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引领初中依据方案加强教学管理。
1、加强对作业设计、实施各环节的管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1)采用引用、改编、自编的形式扩大作业来源。
(2)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和巩固性作业,适当增加综合性、探究型、实践型作业,提高作业的高阶思维含量。
(3)提倡作业分层,鼓励个性化作业。
(4)加强作业的“布置、批改、评价、改错、反思”等环节。
2、提高统测质量
(1)统筹安排统测和日常考试,提高命题质量,增强测试针对性;
(2)加强考试数据分析,做好教学反馈和改进。
3、加强备课组及教研组建设
针对教师集体备课和教研中的深层次问题,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跟进式教研活动,借助专家引领、嵌入式培训、中心组、工作室等带动机制,以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突破口,探索与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相贴合的校本研修途径,通过教学管理、实践研究提升备课组及教研组建设。
(二)特色教学、引领示范
1、以提升毕业班教学质量为抓手,进行毕业班年级教学视导,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充分挖掘专家资源,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进行以毕业班年级为主的视导听课、讲座、座谈等活动,帮助教师把握中考最新方向、了解新中考改革细则、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2、重视预初、高一起始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目的在于帮助起始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加强视导后的反馈工作,从教研组、教师发展中心到校长室,层层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扩大视导工作的有效性。
3、继续做好各学科、各年段的学科活动。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织好以备课组或教研组范围内的学生竞赛,结合教学实际在不同年段形成学生竞赛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发展中心严格管理学科竞赛的过程,审核计划、沟通协调,做好服务工作。
4、基于“生本学堂”理念,结合“百课百题”项目,进一步开展各教研组的深度教研,提高教研组教师们的专业研究能力。借助青年课题、区级骨干申报课题等契机,根据各自研究的任务,边学习边做课题,边研究边实践,深入开展个体研究及合作研究,进而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学科和品牌教师。
5、以促进内涵发展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学区化办学水平,建立学校优质课程学区共享渠道。通过名师工作室、公开教学、课题研究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学区内跨校带教,统筹各校的强势学科和优秀教师,建立优秀教师团队。通过学科基地建设、学区内培训、教师带教、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活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各学科的市区级联合教研活动、学区内联动活动、干巷学校城乡结对共建项目,进行教研组建设。在各范围内加强校内外有效教研,起到辐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体育工作
1、进一步完善我校足球、篮球、飞镖、冰雪、棒球等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以及项目课题的研究。
2、加强体育课常规教学,提升室内体育课及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工作。
3、根据2020学年上海市初中体育中考项目改革,提升初中体育教学工作。
4、积极准备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优质完成数据的采集、录入、校对、上传。
5、疫情之下,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校内开展体育知识及技能竞赛。
五、南校教学
1、根据南校实际学情,与总校共同教研
南校今年已招收第三届学生,常驻教师队伍逐年壮大,跨校区教师逐年递减,稳定的教学常态促使南校教师发展中心开始思考如何有效地指导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以南校区语数英教研副组长为教研牵头引领人,携手各年级备课组长,认真研究部编新教材教法,深入了解华泾地块生学情,从作业、练习的分层设计为切入口,有效地提升地块生薄弱学科成绩。同时,与总校教研组、备课组沟通协作,各年级还要做好培优拔尖的深度教研。
2、科体特色课程引领,多彩均衡发展学生
近两年来,南校的体育特色课程已由冰壶、棒球到定向射击、飞碟射击,惠及各年级各班,今年又新增科技类课程——天文。科(技)、体(育)双姝丰富了南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切实有效地做到让学生多彩均衡地发展。
3、分工细化 合作互补,有效规范教务工作
教务员往往一人多职。今年教务工作除了前两年的课务、考务、文印、卫生、图书、档案管理、电教网络以外,由于初二有物理学科,又新增了实验室工作。教务工作的规范有效是教学顺利的有效保障,以总校教务工作各项任务操作流程图为指导,日趋完善南校教务工作的实效性。
六、教务工作:
1、图书馆
(1)继续深入细化和完善《上海市普通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评估手册》的各项内容,提升图书馆辅助教育教学的能力,同时也为争创示范馆做好准备。 (2)做好暑假读书活动的后续工作,根据获奖比例,择优申报上传。新学期进入申请制作图书借阅证流程,同时做好新生管理员的培训工作。 (3)做好图书馆常规工作,包括图书流通、重德楼走廊书架,各教学楼14个漂流柜管理。完成新采购中文读物和英语读物的新书加工,本学期完成年度图书采购指标。
(4)各专用室(中文阅览室 科技图书馆 外文图书馆)设备维护,配合学科教师,进行外文阅览课、科技阅览课管理。
2、基础实验室
(1)做好常规工作,配合理化生老师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教学质量,确保演示实验和学生完成率为100%。在实验操作考核纳入中考总分的第一年,切实做好初三理化实验操作的保障工作。
(2)规范管理,强化岗位意识、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安全。定期对易燃、易爆药品检查,消除不安全的隐患,做好危险品的领用记录,严格执行危险品柜双人双锁保管制度。本学期继续加强各实验室的垃圾分类管理。
3、网络电教
(1)完成总校新增监控和广播的调试工作。(2)完成新入职的教职工办公电脑领取。(3)检查包括教室多媒体和专用教室多媒体设备(包括会议室,礼堂等),检查计算机机房设备。
4、教务文印
(1)做好开学准备工作,保证新学期各类课程正常实施。包括调整课表;学生教师用书整理、分发、补订;全校各班实际在班人数名单的核对等。
(2)进一步提升学籍管理、课表管理、考务、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管理、教材征订管理、文印等教务常规工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本学期继续加强文印管理,做好纸张进出流水记录。
(3)做好各级各类考试考务工作。
附: 2020 学年第一学期大型考试日程
(待定)
期中考试
全校学生
(待定)
高三语数外一模
高三年级
2021年1月6日(周三)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
初三年级
2021年1月初
(待定)
春考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语数外)
高三年级
(待定)
期末考试
毕业年级一模
全校学生
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发展中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中心工作,以“四史教育”为契机,落细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二、特色工作:
1、以“四史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四史”,传承革命传统,爱国荣校,为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努力奋斗。开展“四史”教育的系列主题活动,如参观上海的红色纪念馆,“四史”知识竞赛、撰写征文、摄影比赛等,在活动中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了解党和国家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帮助学生牢记历史,树立崇高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以徐汇中学建校170周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管理。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培养有科学素养、有艺术修养、有人文涵养、有文化教养的高情商的现代徐汇人”和育人核心品质“感恩、善良、责任、大气”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的重要指示,共青团少先队开展“勤俭节约不浪费 热爱劳动多实践”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4、坚持育德导向,深化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本学期开始改革班主任培训制度,在年级组长队伍和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中推行备课教研制度,每周有统一教育备课时间(每周三上午第四节课),以案例互动交流形式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实务培训,深入推进学校班集体特色创建,做好班级文化布置,营造温馨的学习环境,提升教育研究氛围,从而提升全员育德能力。
5、依托“汇学”文化,深化“多彩教育”,制定德育工作的新三年行动方案,构建校本综合德育课程,强化实践育人,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三、常规工作:
1、做好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健康与安全
科学有序地做好学校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各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严格执行、有效落实学校防疫抗疫的各项要求。每天做好学生体温监测、午饭管理等工作,保障师生健康。
2、深化行规教育,推进文明修身活动
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深入推进文明修身行动,助推上海市行为规范校建设。深化行为规范教育,9月为行为规范养成月,各年级完善以中队干部、年级自管会干部为主的自管会队伍,加强对校园环境、文明午休、垃圾分类、行为礼仪的巡查,为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文明有序的校园秩序而努力。同时加强“汇学标兵班”的评选工作,加强对评比细则的解读。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管理力度,为营造干净卫生的校园环境而努力。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行为偏差学生
学生心理健康偏差呈现低龄化、人数增多的现象,学校将继续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关注特殊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个案研判和跟踪保护,做到一案一策,定人定责。全覆盖开展一次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谈话课,提升学生自我心理危机防御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本学期将联合《家庭教育周刊》在初二年级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系列讲座,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调节情绪,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4、加强有效沟通,推进家校合作
成立起始年级班级和年级家委会,召开校级家委会会议,根据《章程》补选校级家委会代表;招募好家长志愿者,为学校庆祝170周年校庆添砖加瓦;利用社会资源和专家的力量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序列化主体化的家庭教育讲座,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有效提升家长的育人智慧。
5、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充分运用丰富的教育资源,精心设计、有序组织、分层推进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健全规范化、常态化、课程化的运作机制。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综评社会实践中对于劳动教育的要求,安排好校内外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四、具体工作及安排:
九月份
1、开学典礼;
2、暑假各项活动的材料收缴及工作小结;
3、《开学第一课》的观看和观后感工作;
4、行为规范月;
5、起始年级家长学校;
6、班主任培训;
无敌椰子
这家伙太懒。。。
好文推荐
热门文章
最近发表
- 新闻速递:南京前十风湿病医院-如何应对类风湿导致的困倦
- 本月要闻!昆明治疗风湿病哪家医院好-如何缓解腰疼类风湿症状
- 今日速看:南昌白癜风医院专科去哪看-白癜风反复发作能治好吗
- 名单发布!贵阳可以治好风湿病的医院-风湿肿胀的预防措施
- 口碑医院:广州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患处清洗不当的危害
- 排名总榜:南昌能看银屑病的医院-银屑病防止扩大的注意事项
- 患者点击!成都正规治疗风湿病医院-低类风湿因子对风湿病的排除意义
- 本月要闻!南宁哪家白癜风医院可以去-白癜风患者如何应对焦虑
- 排名总榜:济南专业诊治儿童的医院-溶血性黄疸的新生儿要输血么
- 在线公布!郑州专业治疗风湿病好的医院-类风湿关节炎与骨病
- 医院关注:哈尔滨中医治疗风湿病-类风湿和风湿病的影像学检查
- 热点咨询:昆明可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脸上有块白是什么原因是白癜风吗
- 榜单一览:杭州正规治疗白癜风-儿童白癜风眉毛变黑需要多久
- 要点回复:青岛治疗白癜风有名的医院-激素对白癜风的影响
- 今日关注:西安有专业癫痫病医院吗(快讯)熬夜诱发癫痫可能性大不大?
- 排名公告:北京医院能治狐臭吗-狐臭怎么治疗
- 西宁治疗疤痕哪个医院好“排名名单”西宁看疤痕专科医院口碑
- 热点公告:西安治疗癫痫病比较好的医院“预约”女性癫痫并发症怎么处理?
- 热推!西安治疗癫好的医院“更新”癫痫的反复发作伤害大脑吗?
- 突破10万列,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