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监护人类型有哪些?

监护人是指依法对未成年人或者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精神病人等)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实行保护、照顾、管理的人。根据监护人的资格、权限、方式等情况,可将监护人分为不同类型。

一、法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是指法律明文规定的监护人。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依次为父亲、母亲、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如果一个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去世了,此时,他/她的祖父母就会成为他/她的法定监护人。

二、指定监护人

指定监护人是指未成年人的父母在生前,或者通过遗嘱、委托书等形式,指定的监护人。如果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去世了,但是他们在生前指定了某个人作为自己孩子的监护人,那么这个人就可以作为孩子的指定监护人。

三、辅助监护人

辅助监护人是指在法定监护人或者指定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由有关组织或者社会团体、个人担任的监护人。例如,未成年人的父母都去世了,但是未曾指定监护人,此时,法院可以根据情况指定某个人作为孩子的辅助监护人。

四、公证监护人

公证监护人是指由公证机关根据申请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依法对被监护人实行有限的、特定的监护或代理管理的人。公证监护人适用于一些短期监护或者特定事务的代理。

五、临时监护人

临时监护人是指指定或者由有关组织、社会团体、个人在紧急情况下担任的监护人。例如,在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或者指定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时,有关组织可以指定一名成年人在必要时担任孩子的临时监护人。

在未成年人或者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中,法定监护人居于首位,指定监护人为其次,其它监护人为辅助,临时监护人为最后的选择。在实际操作中,监护人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来说,监护人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选定一位专业人士或者有经验的亲戚作为监护人可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利益,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